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英俊济跄)王选父子的交大情结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其发明的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和激光照排技术,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因此,王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科学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首届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等,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毕业于北京大学,并长期在北大工作,而其学识的成长过程却与交通大学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

王选的父亲王守其1918年秋考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附属中学,1922年毕业后直升大学,攻读铁路管理专业,与王守其同届毕业的同学中,有后来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舍。

王选的姑父李泰云,也是交大毕业,曾到美国留学,回国后在交大做系主任。因为学的是机械专业,希望实业救国,为了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自己办了一家工厂,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实业家,同时仍担任交大一个研究所的所长、教授。李泰云注重把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思想和行动对王选有很大影响,是王选发明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和激光照排技术,实现印刷技术革命的重要诱因。

王选的表姐夫辛一心也在交通大学上过学。他勤奋好学,敢为人先,挑选造船专业,并去英国留学深造,终于在造船事业上大有建树。新中国成立后,辛一心在交通部造船研究院当院长,参与了我国解放初期主要船舶的研制工作,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之一。

父亲的正派和钻研精神,姑夫的实业救国,表姐夫的另辟蹊径,都在王选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对他日后选择人生道路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父亲王守其对“交大传统”十分推崇。他把五个子女先后送到深受交大传统影响的当时上海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上海南洋模范学校读书,从幼稚园到高中,王选在南模整整呆了十三年,“是‘空前绝后’老南模”。

南模的前身是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927年国民党政府接管交通大学,附属学校遂分离出来,正式成立南洋模范中小。南模云集了一批传承交大传统高水平教师队伍,如南模高中就汇聚了一批有交大副教授或讲师任教的名师。加上严谨的治学风气和良好校风校纪,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学校之一。给王选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教数学的刘叔安和赵宪初先生。刘叔安先生给王选的毕业留言是:“我教过你们三兄弟,你们是‘王氏三杰’”。赵宪初先生在南模任教70年,后任南模校长,是上海一代名师。他是王选兄弟五人的数学老师,教学的特别之处是“声情并茂”。一些需要记住的公式,他常常以特殊的音调朗读,并带领大家一起背诵。后来有位校友还请人把赵先生的声调谱成曲子传唱。王选后来报考大学数学系,与刘赵二位先生的引导关系密切。

南模中学和交通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受交大影响,南模中学在1945年便组建了地下党支部,学生爱国进步运动蓬勃开展。1947年交大发生的护校运动,对10岁的王选深有触动。1951年,14岁的王选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班里第一名团员。

1953年,王选高中毕业,以其成绩,考北大、清华、交大都没有问题。在上海一直生活的王选有了一种长大了要考到外地去的强烈好奇心。加之,政治上要求进步,向往北京,于是他第一志愿报成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最终如愿以偿。王选的成长既与其勤奋和天赋有关,也离不开具有交大氛围的南模和就学于交通大学的诸位亲朋的熏陶。

作者:李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