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科学奥府)交大管理教育发展回眸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钟伟成与中国最早的管理学院

受国际管理学应用及国内铁路交通事业发展的强烈推动,1929年起学校对铁路管理科进行改革,聘请钟伟成出任院长,主持扩充筹建管理学院,增设实业、财务和公务管理三科,“以养成各项科学管理专门人才,以应政府及社会各界建设之需要”。1931年,交大管理学院扩展成立,系中国乃至亚洲首创。作为管理学院的筹建者和首任院长,钟伟成执掌任教前后20余年,为交大乃至中国管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管理学院成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几经发文,言学院名称不符通例,要求更为“商学院”。为此,钟伟成专门撰文《辟误解“管理”者》,力陈管理学院与商学院性质各异,教学内容及其目标天壤之别,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教育部最终听从交大自定,中国最早的管理学院得以保留。

创建管理学院,重在倡行现代管理教育。课程设置以管理学为中心科目,以经济、会计、统计、预算及组织等为基本科目,形成一金字塔式体系。专业设置及内容不拘于欧美程式,更注重本国现实。在1932年的院务会议上,钟伟成主持通过了“尽量采用本国教材,编写中文课本”的决议。到1936年,全院有近一半的课程使用了本院自行编写的50余本讲义与著作。同时,为巩固所学,学校建全了校内外实习制度,并另辟了车务、统计和会计等试验室。

钟伟成主政后,大力延聘国内素望卓著,学有专长的名家来校任教,如经济学家马寅初、杨荫溥、李炳华,会计学家俞希稷、安少芸,铁路专家沈奏廷,外交专家夏晋麟等等。至1936年,在全院37名教员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比重占全院的43%。其中有9人获得博士学位,12人获得硕士学位,师资阵容较为强大。

抗战前管院已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全球最负盛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R·约翰造访交大后,对管院赞誉有加,并致书黎照寰校长,欢迎交大学生前往该院就读。

建国后的管理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工业化迅猛发展要求,教育部对全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学校管理学院主要系科被调出。1950年,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令,管院航业管理系被调出,与吴淞商专合并成立“国立上海航务学院”;1951年,电信管理系调整至电机系,运输管理系调整至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调整至上海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享誉东方的交大管理学院不复存在,但管理学教育并未因此而终止,根据苏联教学要求,学校成立了自动化生产组织教研组,承担管理学教育职能。

1959年,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工业经济及生产组织研究所挂靠在西安交大。

文革后,钱学森校友曾在科学院学部大会上建言:现在世界潮流应重视管理发展,科学院应设立管理学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接受了钱老的建议,认为学位教育中应有管理学科。1980年6月,学校正式建立管理工程专业,准备次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管理工程当时属理工科性质,其目标是为培养既懂管理科学,能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管理工程的人才。1981年5月,管理工程系成立,其为文革后教育部属学校恢复最早的管理系科。同年9月4日,管理工程系首届本科生开学。1983年5月,在教育部领导下,学校与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管理学教育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管理专业研究生。另由加拿大国际开发总署资助,成立“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 (西安)中心”,此间,派出大批年轻师资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学校管理学科发展迅速。

1984年12月,经教育部同意,交大恢复成立管理学院,是文革后最早建立的第一批管理学院,同年获批管理工程学科博士点,1988年即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在全国率先设立工商管理硕士点(MBA)。

如今,管理学院恢复建院已三十周年,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办学理念等方面,引领了国内管理学教育的发展,在2001年及现今的“管理学”学科门类排名中,连续获全国第一排名。

作者:史瑞琼 杨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