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英俊济跄)谢无量:南洋公学走出的孙中山秘书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1917年7月,孙中山先生在上海著《建国方略》,书稿杀青,特致函约见他所敬慕的一位大学问家,以所著书稿向其征求意见。这位高士高屋建瓴纵论时势,深得中山先生首肯,二人谈论极为欢洽,引为知己。他就是蔡元培先生所赞赏的南洋公学特班高材生谢无量。

谢无量生于1884年,原名大澄,字仲清,后改字无量,别号啬庵,是近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1901年,他与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等同入南洋公学,课余与马一浮等创办翻译会社,编辑出版《翻译世界》杂志,内容多系世界名著,也有社会主义著作。这时期,他结识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人,为《苏报》撰稿。

1903年6月,谢无量赴日学习,次年3月回国,先后在镇江、杭州博览《四库全书》和社会科学名著,并在当地学校任教。1907年,应章太炎、于右任之邀,赴北京任《京报》主笔。1909年聘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曾与张澜等一起参加立宪运动,受托撰写《国会请愿书》。1911年6月与张澜等人参加保路运动。1912年夏离川到南方各省游历,翌年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陆续出版《伦理精义》《中国妇女文学史》等。“五四”运动后,谢无量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经常在《新青年》发表诗作,并开始用白话文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国学小册子数种,其中《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收入《万有文库》时改名《马致远与罗贯中》)一书颇受鲁迅称道,连同《楚词新论》《古代政治思想研究》三种为孙中山所赏识。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经孙安排,谢无量任教于广东大学,1924年任孙大本营特邀秘书,后改任参议。同年秋受孙派遣,与孙科、陈剑如到沈阳见张作霖,商量讨伐曹锟、吴佩孚,达成讨直协议。

孙中山逝世后,谢不屑与蒋、汪等同流,重归教学和学术著作,先后任教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九·一八事”后,与阿英等创办《国难月刊》,宣传全民抗日。1948年,被推选为南京民国代表大会代表,期间常托病不参加会议,总统选举时只投居正一票,未选蒋介石。会议未结束,便托病到上海,以卖字维持生计。1949年,应熊克武之邀,担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谢无量历任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1956年,作为全国政协第二届会议特邀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宴请,毛主席对其学识给予高度评价。同年应邀赴京任人民大学教授,1960年7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谢无量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众多领域著述颇丰,堪称博学深思的学术大师,著有《伦理精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六大文豪》《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孔子》《韩非》《王充哲学》《朱子学派》《阳明学派》《佛道学说诠释》等,均系该学科经典。另有《古代政治思想研究》《中国古田制考》《妇女修养谈》《再论李义山》《纪念关汉卿——革命的戏剧家》《诗经研究与注释》等著作都是颇有见地的扛鼎之作。

谢无量工于诗作,一生写有两千余首。于右任称其诗“古雅含蓄,声情并茂,有感而发,寓意深刻,亦独具风范”;其书法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受山居生活及老庄思想研究影响,谢“字结体”随性而起,听任自然,毫无拘束,因此被誉为归真返璞之“孩儿体”。

作者:李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