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先生之风)君心一片磁针石——深切缅怀敬爱的彭康校长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彭康是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交通大学西迁丰碑的重要奠基者,也是开创西安交通大学千秋基业的杰出领头人。他的一生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行。

刻苦读书 立志报国

1901年,彭康出生于萍乡市上栗县南岭下村的一个书香之家。十三岁时,经私塾和祠堂小学启蒙,以学名彭坚考入萍乡中学。在这里彭康接受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启蒙。

1918年秋,怀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赤子之心,彭康自萍乡中学毕业后,踏上了赴日的旅程,从约五百人的留日学生中脱颖而出,考取了中国政府官费资助留日学生的五所学校之一——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班的文科类。

1921年4月,彭康以文科第六名的成绩,考入鹿儿岛县第七高等学校造士馆,与日籍学生同班同学,成为本级毕业生中唯一一位中国学生。在七高学习的三年中,彭康学习了哲学、历史、伦理学、日本文学等课程,尤其是每周一半以上时间的语言学习,使他掌握了日、英、德语,为他日后译著马列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4年,彭康离开鹿儿岛,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学习。在这里,彭康系统研习了哲学课程,将三年内应修的18门课程,于两年内全部修完,并大量阅读了日文所译的有关社会主义的书籍和杂志。创造社同人郑伯奇、冯乃超、李初梨、李铁生均曾于此时在京都大学求学。他们在校园内学习马克思主义,相互影响,寻求救国真理;又一同走出校园参加“反对日本干涉中国”的抗议活动,在学习与实践斗争中,从思想上走出唯心论哲学的圈子,向唯物论哲学迈进,从朴素的爱国主义逐渐走向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1927年冬,受创造社发起人之一的成仿吾邀请,彭康毅然放弃学业,于国内革命正处于低谷之际,回到上海,投身革命,后经周恩来亲自谈话,于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已完成京都帝国大学的全部课程,只因没有提交毕业论文而未能获得学位。

投身革命 勇担重任

回国后,彭康与其他创造社盟友一起,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成为创造社后期以理论建树著称的一位成员。他从哲学思想和文化批判两个方面入手,翻译、撰写了大量理论研究著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中国早期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之一。

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文化战线反围剿的指示下,作为创造社代表成员之一,彭康与鲁迅、夏衍、钱杏邨等多位文化名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在成立大会上与鲁迅、田汉等一起发表演说。

然而就在“左联”成立仅一月后,彭康却意外被捕,先后被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和苏州反省院中。1930年4月9日,对于彭康而言必是终生难忘的。自这天起他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年,却始终保持着崇高的革命气节。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彭康获释出狱,由董必武同志亲自谈话,恢复党组织关系,继续投身革命。

根据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1940年彭康等一大批干部跟随刘少奇东进,开辟苏北根据地。彭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华中党校副校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华东局宣传部长兼秘书长,渤海区党委副书记,山东分局宣传部长等职。

出狱后的十几载烽火岁月,彭康的足迹踏遍湖北、安徽、江苏、山东各地,为巩固与发展革命根据地、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受命办学 开基创业

1952年11月,毛泽东主席签署任命书,任命彭康担任交通大学校长,1953年1月起兼任党委书记。他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西迁创业,使广袤的大西北拥有了第一所多科性的国家重点工业大学;他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他坚持实事求,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注重基础、注重实践,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承发扬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出办好学校要牢牢抓好党的领导和教师队伍的提高,使西安交大的师资培养工作作为范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他提倡“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期望学生们都能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肩负起国家民族的重任。

“学科建设是基础、师资队伍是关键”。十几年间,他的办学思想一以贯之,办学定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彭康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引领下,西安交大师生以务实、肯干的作风,扎根于西北,不但保存了老交大机、电、动等传统学科的优势,还新设置了无线电、原子能等尖端、新兴专业,恢复了院系调整后从交大分出的理科专业,为学校形成理、工结合的多科性综合大学,铸下坚实根基。

作为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彭康经历着新旧中国更迭、新老交大过度、上海西安办学等多重变迁,集吐故纳新、承东拓西、继往开来等多个历史使命于一身。他的教育实践,是在积极探索中走出的一条社会主义办学新路,为新中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教育思想,是在勇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理念,为高等教育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我们缅怀彭康校长,更要秉承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家国情怀。他的一生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他的事迹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留予后世铭颂,更将激励我辈不忘前人初心、勇立时代潮头。

作者:史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