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文脉承传)话说“老交大讲演传统”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是交大教书育人的重要传统。1915年南洋学会成立,专设言语部(后改为演说委员会),负责“举办中英语演讲、辩论或请名人演讲等”,学校演讲传统自此逐步确立,梁启超、黄炎培、蔡元培、陈独秀、章太炎、戴季陶、胡汉民等社会名流纷纷受邀来校演讲。随着学校系科的扩充,专门研究会和各类社团的创设,诸层次演讲日趋频繁,主题更为立体丰富。如解放前夕,学校既有学校主持的钱学森校友、印度驻华大使梅农博士等的演讲,也有钟兆琳、苏元复、周同庆等各院系知名教授主持的专业讲演,还有学生社团组织的马叙伦、胡子婴、田汉等社会民主人士演讲。

演讲的主题多为学术性,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和民生问题也较多,讲演内容因时代环境和学校办学理念的转换不断更新。如在改属邮传部酌办实业系科时,即请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来讲演“论实业教育”。严氏曾言辞肯綮得指出:“实业主于工冶制造之业”,而“中国当今自救之术,固当以实业教育为最急之务”。中华民国初创,学校即邀孙中山莅校发表演讲,主题为“交通对振兴我国实业、巩固国防的重要性”,演讲中孙中山提出了建设铁路公路的宏伟规划,希望本校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抗战爆发后,除专业学术讲演外,学校有关“中日”问题、“中华民族危机及其出路或方法”的讲演增多。演讲者有社会贤达,著名高校(如哈佛、麻省)教授,还有交通实业领域的领导者,如航海公会李云良先生讲《发展中国之航业》,中国油轮公司总经理王炳南博士讲《我国的油轮运输》等等。

交大的演讲传统对学子们的成才助益颇深,不仅有助于拓展社会及相关专业知识,更能增强演讲素养和技能,如1948届校友吉菊秋回忆到:“交大的生活是丰富的,社会名流在交大做演讲,很受我们学生的欢迎,使我们受到了难得的课外教育。”“来我校做演讲的名流许多,如茅盾谈访苏观感,陈白尘谈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胡子婴讲金融资本转向香港的暗流,胡风歌颂鲁迅战斗精神,等等,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同学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如解放战争时期,交大学子走向街头,勇担民族大义,以犀利的言语和深宏的见解,充分发动上海及其周边大中小学学生,投入反抗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民主斗争,树立了我校 “民主堡垒”的形象。

作者:杨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