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西迁华章)扎根西部 科技新兴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量:

交通大学迁校西安后, 机电动的老专业得到大力加强,还恢复了院系调整时分出的理科专业, 筹建了一批国家急需的尖端、新兴专业。

计算机专业的创立

学校计算机专业大概是在1957年到1958年设立的,第一届学生大致有三四十人,主要从电机系、机械系四年级学生中抽调,这些人专业基础课都已经学过。计算机专业的创建分几个阶段:

一是到北京参加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科研经历,而且北京计算所资源比较丰富,对于学校计算机专业筹备很有意义。在计算机研制过程中,学校三位教师都担当了比较重要的任务,胡正家是电源组的组长,负责搞电源任务;于怡元主要参加运算控制方面工作;郑守淇任外部设备组的组长,负责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同时,学校还派一部分提前毕业的学生(像鲍家元等)去北京参加学习班。

二是1959年迁校到西安后,学校计算机专业正式建立。我们一方面开课培养学生,当时主要开有计算机原理、脉冲技术等课程;一方面编写了一本在全国很有影响的计算机原理方面的教材。我们专业当时保密(代号为110),所以这本教材的编者就叫“姚林”,实际它只是一个代号。当时我们这个专业在全国有一定名气和地位。在当时,陕西省也要搞计算机研究所,但科研力量不足,我们就帮他们搞了起来。

三是1963年后,高等教育部认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决定让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搞大型计算机。我们负责外部设备和传输器,南京大学负责软件、运算器和控制器等,但受文革影响,未能研制完成。

应用数学专业的组建

1957年,学校开始组建应用数学专业。全国成立这个专业最早的学校有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清华和交大。应用数学开办时,由徐桂芳牵头,他上一部分课,但不多,主要是组织工作。主力靠游兆永,他基础比较好,知识面也比较宽,承担了很多课程。1957年下半年,朱公谨来了,他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另外还有王景容、沈黛云、祝颂和,以及1956年从高校毕业生中分配来的黄艾香、吴振国等等。应用数学创办时的难题仍是教师短缺,我们就想办法借人,如把南京大学的叶彦谦、兰州大学的陈文元借过来开课。当然主要还靠我们自己这些人边教边自学,就这样应用数学慢慢发展起来了。1957年应用数学专业成立后就招生了,有一半学生是从工科高年级转来的。

核反应堆专业的创建

1958年,为适应国家科技发展的形势,学校决定在工程物理系开设核反应堆工程专业。该专业是保密专业,代号为810,教研室在学校东二楼。国家当时为发展原子能,决定在全国六大行政区各选一所重点高校设置工程物理系,交大是西北区代表。学校工物系初创时有教师10余位,其中7位是从动力系、机械系抽调的年轻助教,另几位是提前毕业的学生,全教研室年龄平均为23.5岁,系主任由学校人事处处长林星兼任。10月份,组织决定让朱继洲与谢仲生、贾斗南、毛鑫元四人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进修,为期一年。四人分工明确,贾搞《反应堆热工计算》,谢负责《反应堆物理计算》,朱进修《中子物理与反应堆物理实验》。在清华,四人跟着工物58班学习主修课程,当时清华已开始着手建造游泳池式反应堆。

当时反应堆物理实验的最大困难是没有放射源,特别是中子源,我们了解到石油部已开展中子测井技术的应用,就去北京石油工业部寻求支援,对方同意调拨两个中子源,让直接去玉门石油管理局测井队取。有了中子源,中子物理实验就顺利地开出了。

作者:郑守淇 马知恩 朱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