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英俊济跄)江小涓:中国工业经济专业第一位女博士*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江小涓1957年6月出生,1982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工业经济系,后留校任教;29岁到作为官方智囊机构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后被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32岁起在中国社科院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47岁时正式从学界转入政界,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负责为国务院高层起草文件、提供决策参考;51岁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54岁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协助国务委员刘延东协调处理教科文体方面工作;60岁时兼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编者注)

我初识江小涓是在1994夏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她的办公室。那次采访时间很短,但她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有个性的印象。

“小涓”是个非常纤弱美丽的名字。工业经济,这种硬铛铛的学问,似乎不是叫小涓的女人做的。然而就如同中国式的竹笛不是孩子吹的,可是她吹,且好,好到荣获陕西省群众文艺比赛一等奖。上大学时她是校女子羽毛球的冠军,而且还是一些男选手的克星。

小涓是全国经济专业第一位女博士。在祖国有文字记载的分工谱系中,职业社会科学家的出现,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世间一辈子半辈子活过来的人那么多,能摊上个第一的,能有几个?小涓是幸运的。拿到博士学位后仅仅5年多的时间里,她写书、著文,主持过院、所重点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这位年轻的女博士,已经完成了5本专著,近200篇论文,发表过的文字近200万字,而且都是一些高质量的论文。她的博士论文《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洋洋30万言,对当时沸沸扬扬的“国际大循环”、“出口导向型”的论调,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小涓的另一本专著《后来居上——中国工业发展新时期展望》,是一本简洁有力、读之使人荡气回肠的书。

江小涓在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副研究员时,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过一些独到的见解。她的许多论文发表在国内一流报刊上,并多次获奖。她就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等问题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有些政策性建议还被采纳。国外一些报刊对小涓和她的主要观点作过转载、综述和评价。一些国家的大使或其它官员和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驻华机构,还约请她研讨和咨询。

小涓的成就来自她的天赋、机遇和勤奋。1988年末,江小涓从新西兰研修归来,回到了第二故乡北京。在新期间,她勤奋学习,是讲授比较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学等课程教授的得力助手,系里破例为这个研究生提供了一间办公室。一年研修期满后,教授和系主任主动挽留她,主动与校方联系,向她下达了转为博士申请人的通知。然而小涓萦系于心的还是中国问题情结和国内的夫君。于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楼上,就多了扇夜夜亮至很晚的窗户。凡路过那楼的人晚间总能看到对面的蓝窗帘上,印着一个留运动发型的几小时不动窝的剪影……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她信奉詹姆斯·穆勒的名言:“一件美好的事情很少成功,除非有些人的利益和它相连。”作为一个女人,小涓说她希望人人都生活得自我感觉好一些,如果每一个人都高高兴兴,这个社会就太美好了。作为一个公民,小涓说她希望祖国经济尽快发展起来,希望这种发展成果为更多的人共享。

*本文选自张建术著《我国工业经济专业第一位女博士江小涓》一文,载于《中国知识妇女》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