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西迁华章)一校两地 拓业东西 *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量:

1957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交通大学师生商订提出了新的迁校方案,并于1957年7月29日正式呈报高教部。8月4日,高教部呈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并报总理《关于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的报告》。9月5日,周总理批阅:“关于交通大学解决迁校问题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前已口头同意,现再正式函告批准,请即明令公布,以利进行。”自此,一校两地的新方案予以贯彻执行。

迁校新方案要点如下:(一)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地,两部分为一个系统,统一领导。两部分根据西北及上海地区的需要,各担负不同的任务。西安部分的任务为:完整地设置机、电方面的主要专业,逐步添设新技术和理科方面专业,并发展成为理工大学;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地发展数量。上海部分的任务为:办好机、电各专业。着重提高教学质量。(二)动力机械系4个专业全部迁西安,新专业(高电压技术等)及理科专业(应用数学等)共7个专业全部设西安;运起系4个专业全部留上海,新设热力机械制造、电气仪表两个专业;机械制造系5个专业及电机制造和电力系4个专业,则在上海和西安两部分都设。三年级学生留在西安。计西安部分连拟新设的专业共21个专业,上海部分共15个专业。(三)教职工(主要是教师)的调配以支援西北,保证两地教学质量为原则。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并照顾本人自愿,由学校统一调配。(四)下学年三年级学生,除西安不设专业者外,一律在西安学习。分设两地的专业下学年四年级学生,则按如何有利教学,考虑何时西迁,不强求一律。单设西安或单设上海的专业的学生,原则上应于下学年分别迁往西安或迁回上海。

关于上海、西安两地的有关院校的统筹安排和调整问题,报告中写:“在上海筹办的南洋工学院撤销,并入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上海造船学院则与交通大学采取合作形式,保留校名,但行政上由交通大学统一领导,对外联系工作,也统一于交通大学。在交通大学统一领导下,造船学院保留管理教学工作的小院部,处理日常一般教学行政事务。”“西安动力学院全部并入交通大学西安部分。西北工学院除采矿、纺织两系外,全部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一所综合性的国防工业大学,定名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学院的纺织、采矿(包括地质)两系及西北农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并入交大西安部分。”经过调整,上海有关三所学校合成一所,西安地区有关四所学校并为二所,总的算起来是收缩了三所,减少重复专业12个。这就减少了几套基础课、基础技术课的实验设备和几套重复的专业实验设备;集中了师资力量,为今后提高质量打下基础。

为了加强统一领导,决定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地后,该校教务长、总务长、科研部主任、各系主任等负责人,西安、上海两地为同一人。从宣布的人员名单看,教务长、总务长、科研部主任、人事处处长均在西安;动力系主任和分设两地的电工器材制造系、电力工程系主任也均在西安。

至9月15日交大西安部分的并校工作基本完成,并校后交大西安部分阵容壮大,力量集中,有11个系、23个专业,在校学生达7 000人,教师11 00多人。这样,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共有学生12000人,教师1600多人。交通大学已不再是一个机电类工业大学,而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并且即将发展成为多科性理工大学。

本文摘编自凌安谷等编《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史实》一书(文题略有改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