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展馆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档案馆、博物馆“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1-12-23    点击量:

档案馆、博物馆“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十四五”是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创新港建设取得新成绩的关键时期。档案馆、博物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持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加快档案馆、博物馆、西迁博物馆、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校史文化研究中心向一流大学文博机构迈进的步伐,打造富有特色的档案文博文化,为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更好服务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助力。

第一篇 发展趋势、机遇挑战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效

档案馆、博物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内涵建设,产出档案校史丰硕编研成果,凝心聚力建成交大西迁博物馆,新建创新港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推进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逐步打造学校博物馆群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书写事业快速发展新篇章。

(一)凝心聚力建成交大西迁博物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三五”期间,西迁历史纪念馆接待来宾近10万人次。2018年12月11日西迁博物馆顺利开馆运行,至2020年末共接待宾客37万余人次,接待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副总理孙春兰等二十余位重要领导。获批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陕西省党外知识分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7项,获国家文物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20项重点推介项目之一,被评为陕西省“学雷锋活动示范岗”。持续推进内涵建设,丰富西迁精神传播载体,编制西迁精神主题读物,实现西迁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弘扬西迁精神,相关媒体刊发报道500余次。

(二)拓展教育渠道,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凸显

特色藏品不断丰富,文物保护力度大幅提升。展陈设施渐甄完善,展览质量显著提升,逐步更换和改造基本陈列,临展厅设施达到国内高校先进水平。合作研究逐步深入,学术水准提升,发表高水平论文17篇、获省科研基金项目。举办高水准学术研讨会。教育渠道持续拓展,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联合陕西省传统秦腔流派传承中心举办秦腔流派传承班,加大秦腔流派的传承保护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建立网上虚拟博物馆,对外交流稳步扩大,文化桥梁作用凸显。

(三)新建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在创新港落成,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内涵建设,撰写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展陈大纲并不断完善,征集实物6000余件,积极举办“西迁实物展”展览。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主办“2020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陕西站)活动,这是中国科协展览首次走进高校博物馆,也是档案馆、博物馆承办的第一个全国巡展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影响力。联合宣传部申请获批中科协西迁精神资料采集工程项目,深度弘扬西迁精神。

(四)丰富档案资源,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持续完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完成收集整理、入库各类纸质档案73845卷,档案利用89807卷册,数字化加工45093卷,2274646页,馆藏数字化率达45%;强化档案史料征集,征集光盘66张,资料55卷,照片95张、资料扫描件1239张等,完成图书资料、校友捐赠证书实物共计2900件/册,收集声像档案49094件,新增网络学院毕业生成绩单、毕业名单等电子档案219344条,开展毕业生合影归档工作,归档1574张图片。完成6.9国际档案日不同主题馆藏档案日专题展。完成《英俊跻跄--杰出校友影存》和《交大西迁纪念册》的汇编出版。

(五)校史文化取得丰硕成果

编撰出版图书16部,其中《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从黄浦江边到兴庆湖畔》两部著作分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兴学强国120年》《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系列获陕西省档案成果评选二等奖。推进全校学科史、院系部门史编撰工作,现各单位已出版相关成果近二十部。与陕西人民出版社合作推进西迁纪实报告文学的创作,邀请到国家一级作家、陕西作协副主席冷梦撰写书稿,以《西迁人》为名出版书籍,共计二十余万字。配合学校新入职教工和大学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开展校史宣讲近50余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站在新时代、新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当前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顶层设计方面,档案、校史、文博融合促进的体制机制尚需理顺,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

思维理念方面,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一流大学建设的视野有待拓宽、思维有待活跃、手段有待丰富,文化传承创新的规律性研究与创造性实践有待深入。

队伍建设方面,队伍活力有待激发,队伍结构规模有待优化,特别是校史中心专职人员少、研究力量弱,难以满足系统梳理、深度编研的需求;队伍研究能力有待提升,高等工程教育史、工业革命发展史等研究基础薄弱。

信息技术方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对标一流尚有差距,特别是疫情常态化下,网上网下联动、科技与文博融合有待提升,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有待开展;5G技术对文博场馆的安防管理技术、基于大数据对观众参观行为分析等有待研究。

资源保障方面:场馆空间、政策经费等有待争取更多支持。博物馆场馆面积受限,无法开展更大规模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展览;档案馆库房增量存储空间受限,急需解决。

三、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党和国家对档案文博事业的重视为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档案文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事业、文物和博物馆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到各地博物馆(校史馆、陈列馆)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迁博物馆,肯定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民族和西部发展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要求广大师生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同时,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为“十四五”时期更好开展档案文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重要指导。

(二)学校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为档案文博工作提供了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的关键时期,是学校成为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为国家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重要时期。无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推进、“一体两翼”的国际交流合作,都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为档案文博事业融入学校发展大局、融入国家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档案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档案文博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对档案优质高效服务的需求、对文物博物馆事业赋能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日俱增。高校档案馆、博物馆拥有身处高校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研究力量和专业性相对更强的受众群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馆、博物馆建设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和坐标,如何实现从蹒跚学步到行稳致远的大发展,如何在坚守中实现突破、在传承中实现创新,需要档案文博人员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入思考,凝心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 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档案文博工作的重要论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秉承新发展理念,依法、科学、规范,将档案文博事业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档案和博物馆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把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贯彻到文博工作始终,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文博事业发展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创新引领,推进思想理念、体制机制、传承方式、传播手段等的创新,以改革增强动力,构建科学先进的文博事业体系。

——坚持开放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社会公众和师生校友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对博物馆文化服务的新期待,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通过档案“四个体系”建设、区域协同创新、社会参与、跨界合作、互联网传播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共享平台,多措并举盘活文博资源、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保护与利用、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各方,全局思考,系统谋划,坚持“质量、成效、特色、贡献”的价值导向,提高文博工作的管理和治理水平。

三、战略目标

(一)档案工作“四个体系”进一步健全,兰台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2025年,档案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快速发展,档案利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档案安全保障全面强化,档案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

(二)博物馆服务学校文化大局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博事业开创新局面

到2025年,建成藏品丰富、研究活跃、展览精良、教育生动、功能完备的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体系。博物馆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在中国博物馆体系中贡献交大智慧、交大方案。

第三篇 重大改革举措、创新动力

一、 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完善档案、校史、文博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档案文献梳理为基础、以校史文化研究为保障、以博物展览呈现为支撑,形成各有侧重、交相融合、共建共享的档案、校史、文博的工作架构,在空间资源优化、人才队伍发展、文创品牌构建等方面,主动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新思路,实现融合发展、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互助互促,持续助力学校的思想文化建设。

二、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体系建设

通过优化征藏体系、加强藏品保护、强化研究力量、提高展陈质量、发挥教育功能、优化传播服务等举措,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社会参与等,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

三、 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档案治理效能

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压实各二级单位党委主体责任,强化各级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做好新修订档案法配套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监督指导、强化档案法治宣传,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

第四篇 主要建设任务、实现路径

一、 明晰定位,特色发展,打造一流大学博物馆群落

(一)弘扬西迁精神,着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讲好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依托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件,推动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示等,充分发挥西迁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深化研究阐释不断挖掘西迁精神时代内涵

依托西迁精神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深入挖掘档案历史资料,开展“口述西迁”项目,建设“西迁精神文献资料库”,加快“西迁精神”成果产出,丰富学校精神和文化内核。

3.加强教育传播提升“西迁精神”影响力

以西迁博物馆为载体,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与科学等主题教育;丰富文化品牌活动,拓展“三全”育人实践路径。对内联合各教育基地,合力挖掘课程资源;对外拓展延伸,争取共建各类基地,打造以西迁精神为内容的各类培训教育品牌。

4.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丰富完善基本陈列,策划与举办系列主题展览;广泛调动师生校友及社会资源,完善讲解队伍培训体系,建立一流讲解队伍;对标国家级博物馆建设和考核指标,不断加强制度文化、硬件设施等建设;积极探索打造各类社会服务项目,显著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博物馆实践育人平台

1.优化征藏体系,加强藏品保护

拓展藏品入藏渠道,丰富博物馆馆藏,健全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强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措施。加强纸质藏品保护,利用新征集藏品更新、补充临展厅、石刻展厅原有部分陈列,举办临时展览,丰富藏品建档、编目信息。

2.强化研究力量,提高展陈质量

加强对藏品的研究阐释、活化利用文物资源,推进文物合理利用。推行策展人制度、学生策展制度,推出更多、更丰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展览。改造提升馆内部分场馆及基本陈列展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举办“中华美育系列展览”,举办“庆祝交大博物馆成立二十周年”展览及系列活动,推广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博物馆教育服务。

3.发挥教育功能、优化传播服务

增强并主动发挥博物馆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合作开发文化艺术类通识课、选修课,在校园进行戏曲文化的推广传承。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要求,加强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制定博物馆教育服务标准,丰富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依托馆藏资源,做好文创产品开发,对重点陈列品进行专题讲解,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大学的另一座课堂。发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三)建好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服务科技强国战略

1.完成内涵建设,实现正式开馆

根据《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积极联系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校友、相关企业积极性,探索共建博物馆,寻求内涵建设资金、实物征集、专家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共同形成陕西省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高校科技类博物馆文化品牌。完成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基本陈列设计、施工,实现开馆接待。举办丰富多样的专题展览、网上展览,不断充实创新港文化内涵,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2.探索展览教育的实践性、专业性、跨学科性,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

合作开发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相关课程、开展系列讲座等,探索“教学实践点”“教学互动区”建设,成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践探究的场所,打造专业学习、实践观摩、知识体系构建、创新拓展的平台,构筑立体的、基于展陈品的专业教育模式。

充分发挥博物馆地域优势和载体作用,服务“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探索与进港领军企业、大院大所、省内高校、地市联合举办交叉学科成果展、产教融合成果展,开展路演、报告论坛等,促进科技创新,实现博物馆教育探究型发展。

完善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专题展览的立体架构,以实物讲好点上故事、以学科梳理线上脉络、以条线汇聚面上成果,形成点-线-面的互补和支撑,助力学科建设。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广泛调动师生资源,完善讲解队伍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高水平讲解团队;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与相关单位部门合作建设工程教育文化智库,提升基本陈列层次水平;积极探索打造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类社会服务品牌活动,探索藏品体系、基本陈列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四)推动信息技术融合,指导专题博物馆建设

1.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以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融合、管理高效、服务精准

加强资源建设,推进藏品信息的数字化;推进学术文献、业务档案的数字资源建设;探索管理数据(观众数据)、博物馆设备设施运行数据资源建设等。

推进技术融入,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打造5G,VR全景在线展馆,提升观众体验,加强观众互动参与;以5G技术服务场馆管理、业务体系和流程的重构优化等,推动业务需求的数字化实现。

2.指导专题博物馆建设,为思想文化建设提供载体支撑

指导学校各专题博物馆、展览馆(展览室)建设,共同构建一流大学博物馆群落,为思想文化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思想文化载体和支撑。

二、 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一)推进档案法治体系建设

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宣传贯彻《档案法》,制定适合新形势下学校档案工作的制度规定,提高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归档意识,有效履行档案部门监督指导职责。

(二)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优化档案资源构成,拓展档案接收范围和门类,加强档案接收与征集,做好学校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人物档案的采集接收,做好西迁口述档案库建设。

(三)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通过陕西省首批数字档案馆示范单位验收,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档案信息资源查询利用平台筹建,加大“互联网+档案”模式应用,推广和完善互联网、移动服务端查阅档案。积极与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规范电子文件的积累和归档,整合档案馆与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和融合。积极实施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和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加快存量数字化,到2025年,馆藏档案数字化完成80%以上。

(四)拓展档案服务与档案文化建设

构建档案信息化资源大数据,针对档案利用反馈情况,研究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网络和手机终端查档利用,探索业务咨询24小时智慧答疑;深化档案领域改革,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目标,规范并科学设置档案服务事项管理,完善办事指南和具体流程,提升档案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依法依规做好到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和开放工作。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平台,开展档案文化宣传活动。

(五)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完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强化档案人员安全意识,建立建全档案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档案安全工作方针,提高应急处置执行能力,推进纸质档案保护和修复进程,健全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实现电子档案异质异地备份。

三、加强校史编研,服务学校思想文化繁荣与创新

加强校史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团队化的校史编研力量,提升研究水平。继续推进全校学科史、院系部门史编撰工作;推进《西迁亲历者口述史》《西迁巾帼谱》《西迁创业者列传》系列书籍的编撰出版。完成《西安交通大学大事记》的修订,开展“西安交通大学年谱(1979—2021)”续编的资料整理工作。加大历史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系统梳理学校125年办学历程(包括医学、财经历史),推进“西安交通大学通史”的史料梳理准备,分专题形成学校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为“双一流”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持久深厚的文化动力,推动校史文化研究走专业化、团队化和系统化道路。

四、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开放合作

(一)积极拓展多领域合作,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继续巩固深化已有合作成果,提升档案文博合作水平。大力推动以档案文博为载体的中华文化走出去。建立与陕西省文物系统、社会博物馆、各大高校博物馆、文化机构、相关政府单位的合作交流,进行项目和基地等建设,共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档案、文物保护利用通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档案文博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二)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传播交大声音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整合我校文博艺术资源,组建团队、举办相关展览、共同申报课题,举办学术会议;通过联展、巡展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发出交大声音;与有关单位联合设计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高校的战略伙伴关系,传播中国文化、交大形象。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一)加强政治建设

坚持党对档案工作和博物馆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自觉在两个大局下谋划和推进工作,在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

(二)强化能力培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文博工作的重要论述,学好档案法、博物馆改革发展文件、档案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理论素养、政治能力、全局意识、战略思维和专业水平。加强国内外多类型博物馆及高校博物馆制度理念的学习,提升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提升创新活力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突出“质量、特色、成效、贡献”,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绩效分配制度、选树先进等,形成良好的导向。通过策展人制度、项目制、课题发布制、核心业务团队建设等,培育专业人才、构建专业团队,争取更多成果产出。拓宽人才汇集机制,吸引专业人员、兼职人员参与到博物馆建设和档案校史研究中。

第五篇 保障机制

一、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担当作为,大力营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在新时代创造新贡献。

二、健全制度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以学校章程为基准,修订《西安交通大学档案管理办法》,制定《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现代大学档案文博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档案馆、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立以馆长为组长的“十四五”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统筹协调、任务分解和督促落实。建立分管领导牵头的专项任务工作小组,研讨任务进展,就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举措,定期向馆务会汇报。

三、加强督办检查,狠抓责任落实

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在规划目标实现中的责任和担当,带头抓好各项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强对规划执行过程的监督,形成项目列表和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奖励体系,对年度工作进行分类考核评估,并将核心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分管领导业绩考评的主要依据。

第六篇 预期成效

在学校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档案馆、博物馆将继续强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特色,力争到2025年实现“四个一”,构建一个格局、建设一个专项,产出一批成果,打造一个群落。预期成效如下:

一、构建档案、校史、文博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档案文献梳理为基础、以校史文化研究为保障、以博物展览呈现为支撑,形成各有侧重、交相融合、共建共享的档案、校史、文博融合发展、互相促进的工作架构,持续助力学校的思想文化建设。

二、完成数字档案馆专项建设

构建电子档案全流程监控管理系统,健全电子档案征集、归档管理体系,实现对智慧校园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原生电子文件的全程归档和集中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四性”,有效实现档案归档数据的电子化接收和依法依规的利用。实现档案馆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开放,为学术活动、决策咨询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三、产出一批校史文化研究成果

推进校史编研和校史专题研究,深化“西迁精神”时代内涵挖掘,产出《大事记》《图说校史》《西迁创业者列传》《西迁亲历者口述史》《西迁巾帼》《西迁文献》等重要标志性文化成果。

四、打造一流大学博物馆群

全面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公众教育、科学研究、保护管理水平,在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建成藏品丰富、研究活跃、展览精良、教育生动、功能完备的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体系。把西迁博物馆打造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成为知名的艺术博物馆,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成为展示交大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思考和贡献的重要平台,与学校各专题博物馆,共同构建一流大学博物馆群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