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文脉承传)意蕴深长的交大校徽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和象征,代表了学校的精神追求,而在琳琅满目的校徽中,交大的校徽极富特色,且历史悠长。

我校最早的校徽图案出现在1911年出版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十周年纪念册》上,该徽标图案为一头雄狮英姿焕发,掌着寰球,傲视远方,与同期刊发的“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相映生辉。

由校方正式发文确认的校徽,则是1926年创作完成的。当年,学校发出通告,公开征集校徽图样,以弘扬大学精神。据档案记载,当时应征者如云,非常踊跃。最后经校务会决定,采纳在校学生徐震池和刚毕业离校的杨恒(1925届机械系)两人的设计稿合二为一,并请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兼监理工程师杨培琒、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杜光祖加以修正。1926年1月23日淩鸿勋校长签发《通告》,正式公布这一校徽。《通告》对校徽图案作如下说明:“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外框为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框与轮之间,上半题篆体南洋大学四字,下半题NANYANG 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允称佳构。”1926年1月26日,交通部南洋大学将此校徽样式呈送给隶属上级当时的交通部总长、次长请示批准。1926年2月24日,学校收到交通部总长龙心湛签署的《交通部指令第四三九号》文,文件中写到“校徽图样均悉,应准”。自此,历史上校徽第一次被正式确定下来,并得到官方认可。

1930年5月2日,铁道部交通大学校训专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一枚新校徽,该校徽仍为正圆形,圆心中篆刻阴文自右至左排列“精勤、敦笃、果毅、忠恕”八个字,其外圈环绕着一个充盈着滚珠的齿轮与轴承,其上刻有滚珠63粒、齿轮51齿;轴承的外圈则环绕着中英文校名,中文“交通大学”在上方自右至左、以篆体阴文刻制,英文为“CHIAO-TUNG UNIVERSITY”,在下方自左至右、也为阴文;校名的外面则有两条纤细的圆线环绕。但随着校训的变更,该校徽生命力未久。

到了20世纪40年代,交通大学又恢复了20年代原有的传统校徽图案,虽有细小差异,但图案中的书籍、铁砧、榔头等均未变动。中英文校名分别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RERSITY”,均以阴文刻制。自此,该图案成为交通大学校徽的固定图案,此后在学校的变迁和发展中未再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校曾有多年采用毛体校徽。但是文革后大家日益钟情传统校徽,在校园内外广泛应用,大至会场、讲堂,小到信封、名片,老校徽成为学校的重要标志。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多个版本,齿轮数以及内部图形均不统一。 为此,学校于1996年百年校庆前夕,专门发布西安交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标准手册(试行)》,对校徽图案进行了统一规范和美工处理。规范后的校徽分为18齿和24齿2种图形标准;在校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上的应用中,使用60齿的图形标准。

2010年,学校再次规范校徽标准,其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砧外为齿轮,共24齿,寓意一年24节气、一日24小时,象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外框内环绕着中英文校名,中文“交通大学”在上方自右至左、英文在下方为“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虽然学校历经变迁,但“饮水思源”的交大精神已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交大人的心中,传播在祖国大地,历经风雨,昂然而立,成为永远的理念。

作者:刘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