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文脉承传)弦歌百廿 再忆校歌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交通大学自1896年创建以来,随着世事更迭,隶属关系和校名也几度变更,因而历史上也曾创作和传唱过多首校歌。

据考证,早在1897年3月,时任南洋公学师范院总教习张焕纶先生以“明义理,识时务,体用兼备”为宗旨,撰写了四个章节的师范院院歌歌词,名曰《警醒歌》,并由师范院学生张惕铭、姚立人和沈心工共同谱写了曲调。(附图片)

该曲雄浑悲昂,荡气回肠,抒发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表达了师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庄严豪迈,激励着我国近代高校第一所师范学院的师范生立志报效祖国,将来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兴盛而奋斗。

同年10月,南洋公学外院(即小学)又产生了院歌——《四勉歌》,歌词是由曾在南洋公学首届师范班读书的沈庆鸿先生写成,即 以“和厚、肃静、勤奋、整洁”为主题内容。

1909年,唐文治校长作词、教员沈庆鸿谱曲的《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校歌》问世。(附图片)

这里豪迈地喊出“醒狮起搏大地”的时代之声,鲜明提出了“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的办学宗旨,揭示了交大精神的源头。学校命名交通大学后,稍加改动,仍沿用了这首校歌。

1926年,正值学校创建30周年之际,沈心工作词、朱织云作曲的《南洋大学校歌》应运而生。

在歌词创作中,沈先生化用《吕氏春秋•孝行览》“高山流水”的故事,以“巍巍乎我校舍,浩浩乎我校基”,来赞美地处徐光启故园的理工旗帜南洋大学,歌辞壮美。而其中又融入校训“勤、俭、敬、信”的内涵,揭示学校工业大学的崭新形象,赞美继往开来的精神,在当时颇受校内外称颂。

《为世界之光》的创作起源于1928年,歌词几易其稿。 其词作者不详,依据馆藏仅有的校史文献,很可能出自我校国文系主任陈柱之手。曲作者萧友梅先生,是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1933年,受时任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先生的邀请,他为歌词谱曲,并于1940年最终完成。

1942年,交通大学重庆分校被教育部定为国立交通大学本部,任命吴保丰为代理校长。1943年4月校庆前夕,吴保丰校长为激励交大人的爱国热忱,在“四十七周年校庆纪念刊”上发表了校歌《为世界之光》,彰显了我校的文化精髓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培养追求真理、振兴国家的优秀青年为教育目标,启发民族睿智为己任;以振兴中国的科学、艺术、实业为办学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交大以学子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母校为美,以母校为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与责任。

2005年4月4日,在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10年校庆之际,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将《为世界之光》作为校歌,再次重申了交大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办学理念,向世人展示了交大人尊重历史,以奉献全人类为己任的博大情怀,也是对这首校歌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作者:刘鸿翔 王华泾 胡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