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长河撷英)“后南洋”时期 初与交通结缘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量:

与西方中世纪大学、近代大学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大学的蓬勃兴起与曲折发展一直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且不说时局震荡会带给学校怎样的重大变故,即便是隶属关系变更,随之而来的往往也是一次次的机遇与挑战。南洋公学自1905年收归清廷商部更名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便告别了鼎新革故的“南洋公学”时代,进入“后南洋”时期。

清廷商部设立于1903年,以应振兴商务之需。学校收归商部以后,监督(即校长)、代理监督一职均由商部要臣担任,办学方向也多为服务商部考虑。《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章程》中明确办学宗旨:“本学堂讲求实业,以能见诸实用为要旨”,“冀为振兴中国商业起见,造就人才”。

与传统理解“商”之含义不同,商部所设本意为“大约凡归入实业界者,皆得由直接管领”,而其实际管辖则包括农、林、牧、渔、工、矿、交通、学堂等多项要政。基于此,学校于1906年春开设商务专科,即为交大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专科。数月后开设铁路工程班,教授数、理、化、建筑、地质、桥梁、水利等课程,视为学校初与交通实业结缘。

清末新政时期,想要通过改良缓解社会矛盾的清政府,在机构改革方面总是略显匆忙。刚刚成立不久的商部由于职能管理冗杂,将原来管辖的交通“四政”(铁路、电政、航运、邮政)分出,于1906年秋设立邮传部。次年,学校划归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学校改隶邮传部后,基于社会发展对工业交通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加侧重于为交通“四政”培养人才,停办仅开设一年多的商务专科,于1907年将铁路工程班扩充为正式专科,这是学校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个工程专科,随后又相继于1908年设立电机科,1909年设立航海科。

学校创办工业大学是以开办工程教育专科起步,校名中“交通”二字也于此萌生。然,虽缘起专科,却从未停止办大学的求索。

1911年11月6日,即辛亥革命刚刚爆发之际,全校师生便齐聚大礼堂,唐文治校长朗声宣布:“本校自即日起改名中国南洋大学堂” ,之后带头剪辫,以示拥护革命,摆脱封建旧制的束缚。

学校自决定更名“南洋大学”起,便积极争取民国交通部、教育部的支持与认同。然教育部1912年10月颁布的《大学令》中规定工科大学需兼有理科,而本校只有铁路、电机二科,只属于工科门类中的专门学校。次年,学校便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此校名一直沿用至1921年定名交通大学时。

虽然学校命名“南洋大学”仅一年多的时间,且未得民国政府正式应允,但是办学“成绩之优美,为举国学校所仰慕”(蔡元培语)。现列举一二:1911年本校选送的学生作业和成绩等展品,参加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获得最优等奖;1913年教育部有关学校更名的复函中称“该校程度实在高等以上”;1915年本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的学生作业与成绩,获展品一等大奖;1916年本校参加教育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获得一等奖。

除追求办学成绩外,在唐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未中止过办出“中国第一大学”的热切愿望。1910年学校凑请扩大规模,并收集美国98所大学章程,以资参考开办大学;1913年将铁路科改称土木科,将电机科改称电气机械科,设专门预科以备改立大学之需;1916年提请交通部增设机械科、恢复航海科,以应开办多科性工业大学的要求。

从历史关头的再度命名,到此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学校办大学的夙愿终在1918年增设铁路管理科,并将土木科与电气机械科升级为4年制时,终得以实现。

文字:史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