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长河撷英)福开森与南洋西学道路的开辟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量:

举凡到过徐家汇交大老校园的人,都会为一栋兼有古希腊和罗马风格的三层老建筑吸引。三角形的山墙、拱框的门窗、华丽的窗饰,方圆柱交错的外走廊以及排列有序、青红砖交错的清水墙面,工整的“南洋公学中院”六字楼铭。这一“大手笔”出自波士顿大学博士,南洋公学首任监院福开森之手。

福开森,1886年出任美国教会新办学校——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前身)首任院长,具有丰富的新学办学经历和管理经验,故盛宣怀邀其出任南洋公学监院,协助开办南洋公学。

入住公学,福开森驾轻就熟,首先甄选校址,规划校园建筑。福氏说服盛氏改选徐家汇为公学永久校址,改建西式建筑以节省开支,并亲自设计、监造了中院和上院等校舍,同时配备了师生保健医疗、膳食、住宿等硬件设施,为南洋公学办学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学坚持中西贯通的办学方针,但当时南洋西学教育几无体系,福开森即从西学内容的厘订入手,发动人员编译教材,自己亦曾翻译了4卷《新编化学》作为课本。为解决专业师资问题,福氏从在华教会学校及美国国内延聘优秀外籍教师充实经济学、法学、史地、英法文等科的师资,还引进了西方的足球、棒球和网球等文体活动,强健师生心魄,辅以南洋新式教育。

为筹办上院,应盛宣怀要求,福开森借归国省亲机会,赴欧美七国考察商务学堂,搜罗各知名大学办学章程,以参阅修订南洋公学上院章程,通过规划校园建筑,完备西学教育内容、体制、条件,加强章程落实等,为南洋起航开辟了一套较完整的西学教育道路。

西学教育道路之畅,奠定了公学通过选送留学生的方式,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明,以期能够早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才培养之路。

公学进行首批留学生选送始于1898年,至1905年移交商部管理前,共选送47名学生分赴日本、美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深造学习,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者10人。

1899年初,公学最早公派的6名赴日学生登上了远渡重洋的邮轮,分入东京帝国大学、东京专门学校(现称早稻田大学)等校学习法政、经济等科。公派之外,公学中尚有思想进步的学生、教员通过其他途径赴日留学,其中就有外院生蔡锷。这些东渡日本的南洋学子在研习西学西艺的同时,还积极创办刊物、大量翻译著作、组建进步团体,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为国之独立民主而奔走疾呼,成为一支游弋海外的革命力量。

1900年始,学校逐年公派学生赴美留学,至1904年共选送24名学生,分入耶鲁、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康奈尔等全美顶尖大学,学科涉及工、商、法、农、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些留美学生中,有发起最早的“美洲中国留学会”的骨干成员;有国人中第一个获得美国民法学博士者;有在美期间得孙中山赏识,协助起草革命宣言者;有边学边用,译注大量美国史学、外政,传播进步思想者。

赴欧留学生自1901年始,分三批共12人(其中教师2人),入英国伦敦、剑桥、爱丁堡等大学及比利时蒙斯大学和谷恒铁路专科学校学习,所习学科与留美学生较为相似,并在所学领域多有建树。

纵观二十世纪初的留学风潮,国人以赴日攻读法政科为主,速成者也大有人在。唯南洋公学独树一帜,学生多留学欧美,学习实业科技并坚持按照学制年限完成学业。现在看来,这些举措多么具有远见卓识。

作者:杨澜涛 史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