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先生之风)方亮:中国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方亮(1913—2016),原名方观赫,中国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国家一级教授。1931年至1936年在汉城世富兰斯医学院(现延世大学医学院)学习(1935年12月因给农民进行阶级宣传而被捕,1936年6月释放)。1936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次年留协和医学院任细菌免疫学科助教、研究员。1943年3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1年2月至5月任中国人民慰问团卫生科长赴朝慰问;1952年2月至11月赴朝参加反细菌战检验工作,获朝鲜政府三级国旗勋章。1950年先后任九三学社副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中央机关中共支部书记、中央常委)。1958年3月起在学校医学部工作,任原西安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和病毒研究室教授兼主任,教务长、副院长、统战部长,全国第三至七届政协委员。

方亮,1943年参加中共地下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受八路军卫生部委托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 1945年7月初曾带领几名学生翻越北京西山前往平西刘河村送交疫苗预防注射证,以便解放区干部进城活动。1946年提议并和彭瑞骢、王光超等在北京西郊小村庄什邡院建立保健院,一直任院长。此间,他经常组织师生利用周日和周四下午给什邡院农民免费看病送药,并联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用卡车运送大批物资分发给什邡院农民。在党组织领导下,他还组织师生学习进步书刊,进行时政讨论,发展一批进步师生参加中国共产党,多数同学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秋参加九三学社民主运动。

在协和医学院期间,通过调查北京孤儿院,发现了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的隐性传染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鸡胚尿囊膜内存在大量立克次氏体且利于疫苗生产,提出培养疫苗生产新方法;通过对痢疾杆菌菌血症观察,发现肠道感染者中低抵抗力患者可能引起菌血症的证据。

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及北京医学院期间,报告了隐性球菌腮膜炎第一例病人的发现、第一株日本脑膜炎病毒的发现和分离。朝鲜战争反细菌战从似腺鼠疫的淋巴腺中分离培养出革兰氏阴性小球菌,并发现从患者及环境中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种是改造的菌种。在克山病大流行研究中发现死亡患者大部分有甲型链球菌败血症,其发病与感染后所致变态反应性病变有关,其大流行和流感有一定关系。

在学校医学部长期领导和从事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病毒学教研工作,提出教研室要和临床检验相结合,高年级教师要对临床检验进行指导;增添临床细菌学课程;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探索出机体反应与针灸刺激手法有关;在克山病研究中1976年从甲型链球菌菌种中分离出免疫增强剂多抗甲素(α—甘露聚糖肽),该项目成果获国家发明奖,经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医学界誉为上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实现了麻疹病毒与生物细菌甲型链球菌的共生培养,证实病毒与细菌可以共生。一生在专业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发表论文数十篇。改革开放后多次到美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