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藏研究 > 校史文化 > 正文

(真理之花)白毓昆:为辛亥革命喋血滦州的南洋骄子

发布时间:2019-08-01    点击量:

自1896年建校以来,南洋公学造就的栋梁之才难计其数。他们有人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也有人变得鲜为人知,曾就读于南洋公学师范院的白毓昆属于后者。

白毓昆字雅雨,江苏南通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刻苦勤勉,18岁时从1000多名秀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得中,后来被保送到南菁书院深造。但白毓昆并不愿只是埋头书斋,他渴望新学,坚信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1899年,白毓昆离开学习生活了十多年的南菁书院,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主攻史地,未及毕业,即被聘为公学中院教习。后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驱使,他选择地理为终身志业。在南洋公学,学生们接受新式教育熏陶,广泛涉猎民主革命书刊,更多地接触了西方政治学说。在优良校风的熏陶下,白毓昆及其同年考入师范院的张相文、钮永建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公学当时广为传唱的《警醒歌》:“警!警!警!野吞声,朝饮恨,百年养土期何称。……自觉觉人,不任将谁任?醒!醒!醒!” 是师范院的院歌,它激励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号召南洋学子从内忧外患中觉醒。虽然公学学习生活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却对白毓昆日后投身民主革命洪流起了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离开公学后,白毓昆相继在上海、天津的几所大学堂任教,从事地理学研究,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同盟会,是当时著名的爱国学者。其间,他与挚友张相文等人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中国地学会”,任编辑部长,负责编辑出版《地学杂志》。该杂志通过介绍祖国地理山川,揭露满清政府的昏庸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时,他以学校为阵地,播撒革命火种,传播革命真理,引导进步学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培育了一批出类拔萃的革命青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曾受业于白毓昆。

1911年12月,身为天津共和会长的白毓昆抵达滦州,出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组织领导了被誉为“北方辛亥革命”的滦州起义。滦州起义与武昌起义遥相呼应,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道:“滦州大计,建不世勋。”1912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白毓昆不幸被清军俘获。刑场上白毓昆慷慨陈词:“吾为国充兵,吾自当为国死,今被捕,吾何讳为!”面对酷刑,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44岁。

白毓昆牺牲当年,民国政府追赠其陆军上将。交大在校园立碑,缅怀这位为国为民英勇捐躯的优秀学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毓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作者:胡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