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北平大学是民国时期南京教育部设立的大学组合体,法商学院即为隶属其下的五个学院之一,是我国第一所法商合一的高等学府,也是陕西财经学院的源起。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创建后,由白鹏飞任首任院长,按照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治校原则,先后云集了全国许多进步学者和经济学教授,为国家培育了大批革命干部和财经专门人才,给学校留下了良好的学风、教风。
在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法商学院被迫内迁西安,后再迁城固,师生颠沛流离、屡遭迫害,办学条件异常艰难,但每次落脚之后便随即展开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抗日民族教育,传播马列主义进步思想,1937-1945年共招收培养九届毕业生673人,其中经济系451人,商学系222人,为“白区抗大”的财经教育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印记。
首迁西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京、津地区高校师生为保全学校纷纷要求内迁。国民政府教育部于当年9月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天津北洋工学院内迁西安,联合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法商学院法律系、经济系、商学系师生随平大其他学院师生同时内迁西安,并于当年11月1日正式开学,15日开始上课。
再迁城固。1938年春,山西临汾沦陷,陕西关中门户潼关告急,日寇飞机频频轰炸西安,当局以“潼关吃紧,西安告急”为由令西安临时大学师生再迁陕南汉中。法商学院师生随之按行军编制,徒步行军半月到达城固县。4月,当局根据《平津战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规定,将西安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原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兼法商学院院长。法商学院在进步教授沈志远、曹联亚(曹靖华)、章友江、李绍鹏、彭迪先、季陶达等的努力和陕南公众的支持下,虽然只是有了暂时的立足之处,教室和办公室只能是破庙或破旧公房,没有宿舍和其他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师薪俸七折、主要靠领“米贴”维持生活,但坚持以爱国图存为精神激励,利用城固西关外原城固县立职业学校旧址于5月2日正式开始上课。
在这所“白区抗大”,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财经教育教学并行不悖。1938年12月,法商学院和其他学院进步师生在联大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发起签名活动,通电声讨以汪精卫为首的民族败类,掀起新的抗日爱国热潮;同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无理斥责法商学院进步教师讲授马列主义观点的社会科学课程,下令禁止学生学习俄文、解聘进步教师13人,且通令全国各院校一律不准再聘这些进步教师,广大师生无比愤慨,进行了强烈抗议;1940年4月,法商学院师生按学校安排,赴汉博望侯张骞墓进行祭扫活动,举行了抗敌公约宣誓;1945年1月,法商学院经济系教授罗仲言(罗章龙)先生所著的两册《中国国民经济史》出版,被核准列入大学丛书;1945年9月3日,法商学院经济系“展望社”、商学系“译丛社”等联合推出《庆祝胜利专号》,同全校师生一起分享了抗战胜利的喜悦。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法商学院随校返迁西安。由杜元载任院长,设经济、商学、法律、政治四个系,并于9月正式开始上课。然而,抗战虽胜、内战又起,三度迁转后的法商学院随即开始反对内战、迎接解放。1947年5月20日,国民党对“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的广大青年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二○”大血案,法商学院进步师生亦积极开展了反内战斗争。1949年,摇摇欲坠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国民党绥靖公署第七战区司令胡宗南代管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胡宗南欲将学校师生裹挟南迁,法商学院进步师生随即与全校进步师生一道进行抵制,发动师生就近疏散,迎接最终的解放。
作者:张丛